体积密度2.72
吸水率0.41
压缩强度140
弯曲强度8.5
放射性合格
芝麻灰花岗岩侧石,是道路工程修建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路沿石品种之一,一般采用机切面加工和火烧面加工这两种类型较为多见,花岗岩侧石常会跟花岗岩平石搭配铺装使用.
芝麻灰自然面,下面是芝麻灰花岗岩材质的自然面马蹄石,一般用于公园,园林,景区的步道石铺装处.
芝麻灰蘑菇石也是芝麻灰自然面的一种加工方式,一般用于建筑大楼外墙面,当做外墙砖干挂使用,一般安装在距离地面2-3米高的部分当做墙裙使用.
芝麻灰花岗岩的岩体属于石英闪长岩,呈NE-SW向展布,出露于街头镇村与村一带,矿脉长约5公里,宽越2.5公里,矿体出露面积约在12平方公里左右,侵入于中生界白垩纪下统(K1c2)中,属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的花岗岩体。矿体部分,在靠山凹或者植被较多的地方,有一定的覆盖,总的来说剥离率尚好,矿体的整体性好,块度大,适合露天开采。

在芬兰、塞德霍姆(1893)原来反对过加拿大人劳森(A,C.Lawson)的观点, 劳森曾认为侵入到原始地壳和老的沉积岩当中的那些古老的花岗岩,是由于底部的老沉积物经过重熔作用形成的。塞德霍姆(1892)认为环斑花岗岩是真正的岩浆岩,在强烈的垂直移动期之际,岩浆能充填到似地堑的凹陷中(graben-like depressions),就在这个时期环斑花岗岩呈大型的岩体侵入。后来,塞德霍姆对于其它一些花岗岩提出了他自己的再生作用和深熔作用概念,这些概念部分地与劳森在加拿大所阐述的概念相一致。泰格斯蒂德(T/gerstedt,1893)在描述芬兰南部的一些混成岩(后来这种岩石被称为混合岩)时,他发表了一个略不相同的概念。他认为这些岩石是由于花岗质物质贯入到变质了的沉积物一片麻岩中而形成的。这种花岗质物质含有相当一部分水,这些水的存在加速了作用的进度,并使花岗质物质形成细小的脉体贯入到片麻岩中。于是他又重提用水的存在解释窄小阻延长很远的细晶岩质脉体的形成;若用其它方式解释它们的形成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芝麻灰花岗岩又名灰麻花岗岩是的花岗岩石种之一,可以作为板材、地铺、台面、雕刻、工程外墙板、室内墙面板、地板、广场工程板、环境装饰路沿石等各种建筑和庭园石材的材料。
芝麻灰花岗岩当中使用范围较广的就是芝麻灰火烧面花岗岩,火烧面加工处理后表面去掉一层薄薄的表皮,表面像是麻面一样不平整,但能凸显出自然古朴的特色,大面积铺装比较上档次。如今设备以及加工工艺都已经升级,以前火烧加工多采用人工火烧,相对现在的自动化机器火烧加工,人工火烧效率要低一些。如今采用机械自动化火烧机加工,不仅生产效率增高,石材表面的火烧处理也更加均匀。
芝麻灰花岗岩荔枝面也是户外广场地面,人行道地面常见的石材品种。表面的坑洼凸凹不平的点状粗犷表面,既能较好的防滑又能起到良好的美观作用,可谓石材中的佳品。通常同等尺寸的芝麻灰荔枝面要比芝麻灰火烧面稍微贵一点点,因为荔枝面的加工成本会稍高一些。
芝麻灰花岗岩光面,也叫做芝麻灰光板。通过抛光机的磨光处理,抛磨成表面带有的石板,根据工程需求可以讲给成高光面和低光面,高光面可达到90度左右,低光面一般30度左右。芝麻灰花岗岩光面一般用于室内地面,建筑外墙面,以及广场配套石材。

凯尔霍提出了他的“变成作用”(transmutations)学说来代替上述观念。这一论点的看法是:早期岩体为一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改造成为花岗岩和正长岩。凯尔霍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造花岗岩作用”(granitification)。他并声称找到过一个由沉积岩转变为花岗岩的实例;对于这一变化他既没重视与深部现象的联系也没考虑所涉及的温度升高。
http://www.zfjzcl.com
公司后提示信息